山海遗民

关注前请看完开篇文章……玉器雕刻设计,承接各种来料加工,定做玉器饰品+VX,我不用支付宝。

【深夜鬼话】💀

《淮南子》:吞噬人生的根本,就是生命中习以为常的错误:

一、

突如其来的灾难并不可怕,最可怕的是日渐消沉的蹉跎。

真正让一个人丧失希望的根本并不是突然之间对一个人产生的打击,而是在那些平日之中养成日渐沉沦,逐渐散漫的个性。

《道德经》之中有一句话叫: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。

人生万事皆是福祸相依,甚至对于磨难来说,都只是一件事情的表象,而在磨难的背后恰恰蕴藏着一个人再生的机缘,因为人生所有的觉醒都是在痛苦之中存在的,所以磨难不仅会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和智慧,同时还能激起一个人的斗志。

也就是说,当一个人经历了挫折打击之后,除非是内心极其脆弱的人会一蹶不振,否则都可以全力解决困难,再创新生,同时也会让他修炼出更加谨慎成熟的处事风格。

一个人经历了问题之后,也知道调整自己之前认知以及行为之中存在的缺陷,用更正确、良好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人生,所以说磨难不是最可怕的,最可怕的行为是养成日渐散漫的性格。

对潜藏于心性之中的陋习以及生活中的弊病视而不见,甚至对于可以稍加用心就能避开的危机也置之不理,一味沉浸在因循守旧,日渐沉沦的迷惑状态中,这样的人必然会丧失关于生活的希望,而这是摧毁一个人的重要根本。

人生最可怕的,就是从丧失希望的那一刻开始。

《围炉夜话》之中有一句话,叫:常人突遭祸患,可决其再兴,心动于警励也。大家渐及消亡,难期其复振,势成于因循也。

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:平常的人如果突然遭受了灾难或者忧患的打击,是可以重整旗鼓,东山再起的,因为突来的灾害可以使他产生警戒性与激励心。

但是如果一个大家族或者一个团体失去了斗志,意志消沉下去,就很难再有重新振作起来的可能了,因为墨守成规的个性一旦养成之后,他只会遵守着因循守旧的原则处事,很难再改变这种消沉的意志。

古往今来,小到一个家族,再到一个群体,最后到一个朝代,败落的根本都是源于日渐养成的奢靡腐败,由此深受其害所带来的必然结果,从团队领导者的愚昧昏庸,再到下列部门的散漫腐败,都是导致一个团队覆灭的根本。

在东汉末年时期,皇帝继位之时,大多都是小孩子,不要说让他们把持朝政,就连正常的个人生活都难以自理,所以直接导致一个局面,就是权力被外戚掌握。

而皇帝长大之后就开始培养宦官势力与外戚斗争,这样就陷入了许多恶性循环之中,而这种恶性循环就会直接造成腐败。

小皇帝信任的是宦官,而宦官却各有私心,将小皇帝玩弄于鼓掌之中,而人们此时也被剥削、被压迫,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,当民众起来反抗的时候,便有了当时大规模的农民起义。

二、

就拿当时的汉灵帝来说,汉灵帝死后,外戚大将军何进拥立少帝,十常侍挑拨何后与太皇太后之间的关系,结果何进虽然在薄氏的斗争中取胜,却担心十常侍。

最后,因为何后的原因无可奈何,何进招兵逼宫。

十常侍先发制人,在宫廷政变中杀了何进,却被何进的部下全部围杀,当外兵进入京城,皇帝被权臣掌握的时候,皇族势力群龙无首,也直接导致了东汉灭亡。

有一句话叫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“修身”是塑造自我,活出精彩人生的重要前提,也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。

人的心性或者每一个群体的存在状态都有缺陷,而能够修养自身,在避开这些缺陷的同时,也能更好的奉养自己的人生,给自己带来相对圆满的人生结果。

而修身就是察觉自己心性之中存在的问题,避免被心性之中的弊病吞噬自己的人生,这个尤为重要,因为群体的问题也是由个人弊病而延伸的。

在《淮南子》之中有这样一句话:

人莫蹪于山,而蹪于蛭。是故人者轻小害,易微事,以多悔。患至而后忧之,是犹病者已惓,而索良医也,虽有扁鹊、俞跗之巧,犹不能生也。

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:人们没有被大山绊倒的,但常常被蚁穴的小土堆绊倒。因为人们都是轻视小害,把小事看得容易,而多有后患。后患来到才去忧虑,就像生病的人已经病重,再去寻求高明的医生,即便扁鹤、俞跗这样的名医高手,也不能让他存活。

这里的“小害”,指的就是墨守成规的昏庸个性,人常常忽略那些平日已经习以为常的个性,误把错误的个性当做性格使然。

但是却不知,真正吞噬自己生命而让自己付出代价的根本,就是那些平日已经习以为常的“性格使然”。

而正确的人生方式,就是多一份谨小慎微的心思,目的就是防治日积月累养成弊端和陋习,当问题处在于根芽状态时及时去除,否则再高明的医生也难以使其“存活”。

评论 ( 10 )
热度 ( 25 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山海遗民 | Powered by LOFTER